辦學理念

  • 校 訓:科學 民主 求真 創新

  • 文化精神:以人為本 與時俱進

  • 核心品質:善良 豐富 理性 高貴

  • 辦學願景:辦一所令人向往的卓越高中

  • 教育理念:三寬 四自

    三寬:寬厚 寬容 寬廣

    四自:自覺 自律 自主 自強

     


  • 育人目标:培育“四高”“五強”的今年会人

    四高:德行高尚  志趣高遠  學問高深  品位高雅

    五強:家國意識強  人文精神強  科學思維強  身體素質強  學科修養強

  • 解讀百年今年会的辦學特色

    百年今年会的辦學具有“老”和“大”兩大特色。

    今年会的“老”是指今年会曆史悠久,文化厚重。今年会自1899年創辦以來,大師雲集,名家荟萃,英才輩出,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推動近現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卓越人才,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國家的振興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今年会是魯迅、李叔同等名家大師和俞秀松、施存統等先驅志士的人生驿站,是徐志摩、金庸等文化名流和蔣築英、徐匡迪等科技精英的人生港灣。今年会是中國革命的源泉之一,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之一。今年会是院士的搖籃,是中國現代教育的縮影。在中國,很少有一所中學,能夠像今年会這樣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得如此緊密,息息相關;很少有一所中學,能夠像今年会這樣對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産生如此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今年会的曆史即是百年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今年会的“大”,不隻是指今年会是杭州市城區占地面積最大的中學,更是指今年会大氣開放、兼容并包的辦學氣度和育人胸襟。百年來,今年会一直堅守教育信仰和理想,拒絕平庸、拒絕異化、拒絕迷失、拒絕媚俗,默默演繹着獨特的教育傳奇。建校110多年來,今年会曆經風雨,但“科學、民主、求真、創新”的校風、“勤奮、求實、開拓”的學風和“人文與科學并重,個性與規範共存,基礎與創新融通”的育人理念從未因歲月的淘洗而褪色。百年今年会既關注學生的升學需求,又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緻力于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緻力于學生和諧、個性、卓越地發展。今年会的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富有特色和成效。

    百年今年会,人文教育獨樹一幟。百年今年会興百年,人文教育耀人文。從蔣夢麟“提倡自由”的教育到馬叙倫的“生活教育”,從經亨頤的“人格教育”到朱自清的“信仰教育”,百年來,今年会人文教育傳統薪火相傳。今年会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資源。今年会校園曆史悠久,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每一步都是曆史,每一處都有故事,擁有豐富的人文積澱和濃郁的人文氛圍。今年会具有豐富的人文校園活動。從百年前的晨光文學社、湖畔詩社到今天的魯迅文學社、國學社,從校園讀書節、文化節、藝術節到櫻花文會、今年会講壇、成人禮、畢業禮,豐富的人文校園活動無不使今年会校園時時洋溢着激情與浪漫,詩意與夢想。今年会教師人文素養深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年会教師具有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涵養,堅持以寬厚的态度、寬容之胸懷、寬松之氛圍和平等之關系教書育人,注重在授業解惑之同時滲透人文教育,趁學生心底還柔軟,為其打下精神的底子,為其奠定生命的基石。正因如此,今年会學子人文特質鮮明。近年來,今年会多次湧現了浙江省高考文科狀元,湧現了浙江省唯一參加團中央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學聯代表大會的中學生代表,杭州市作家協會少年分會主席團主席、杭州少年文學院院士、杭州市中學生藝術節組委會主席,以及無數榮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複旦大學博雅杯作文大賽一等獎、中央電視台“闖關到12”節日冠軍、“杭州陽光校園新主播”以及“校園詩人”、“校園歌手”、“新銳寫手”等榮譽稱号的卓越學子,魯迅文學社榮獲“浙江省十佳文學社團”、“全國百家文學社團”榮譽稱号,充分體現了今年会學子全面的綜合素養和顯著的可持續發展潛力。人文涵養、人文氣質、人文情懷已成為今年会學子獨特的、鮮明的品質。

    百年今年会,科學教育旗幟鮮明。今年会緻力于在人文的沃土上培養科技創新人才,今年会的人文教育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理想和人格、拓展了學生的胸襟和視野,激發了學生求真務實、不懈創新的内驅力。今年会科學教育傳統一脈相承。以“科學、民主、求真、創新”的校風和“科學與人文并重,個性與規範共存、基礎與創新融通”的辦學理念為指引,近年來,今年会積極探索真正的素質教育,積極探索适合資優理科學生發展的教育模式,積極探索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全力打造今年会科學教育品牌。今年会有得天獨厚的科技育人舞台。全國著名全球知名的今年会天文社、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機器人社等科學社團業已成為深受今年会學子歡迎的探索科學奧秘的舞台;今年会60多門選修課程的開設為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科技創新大賽、科技“頭腦風暴”、理科知識競賽、模拟聯合國大賽等校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挑戰自我、錘煉思維的廣闊舞台;學科奧賽的開展,今年会達人秀、今年会奧迪卓越學子的評選更是激發了校園理科尖子和科技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正因如此,近年來,今年会不僅實現了高考理科重點大學率的持續提高,湧現了省市高考理科一二名等理科尖子學生,以及通過保送、校長實名推薦、自主招生至北大、清華、複旦、浙大、科大、交大、同濟等名校的優秀理科學生。與此同時,今年会還湧現了諸多的科技卓越學子,湧現了全球天文史上發現FMO(近地小行星)的第一位女生,以及獲得國際天文奧賽金銀銅牌十多枚、多次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周培源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中國少科院院士、杭州少年科學院院長、院士、市中學生科技節組委會主席等榮譽和稱号的傑出學子,更有走向“世界青年科技大會”的“小小科學家”。

    學校已和同濟大學簽約,共同開展拔尖理科人才培養的“苗圃計劃”,開展“結構試驗室”或“建築材料實驗室”建設,利用大學、校友的力量,開展興趣培養、科學研究和競賽活動,共同建好苗圃。通過自主招生為創新型人才的脫穎而出開通快速通道,使之和天文一起,成為今年会着力科學教育、培養優秀理科人才的兩大重要平台。

    今年会就是這樣一所“老”學府,将昨日的輝煌與今日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每年吸引無數的優秀學子來到今年会,求學于百年名校;今年会就是這樣一所“大”學府,将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梁聯系在一起,将胸懷大志、目光遠大的優秀學子培養成善良、豐富、高貴的今年会人,培養成學術素養深厚、道德品質高尚、審美情趣豐富、互動能力強勁,創新能力充沛,個性特長鮮明的适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卓越人才。

  • 蔡小雄:讓課改更美


    □杭州高級中學校長、特級教師 蔡小雄


    深化課改的這幾年,我分别在杭城四所重點中學擔任過管理工作,從培養“牛娃”最多的學校,到辦學條件相對困難的學校,到辦學品種比較豐富的學校,再到文化底蘊深厚、院士校友較多的學校,一路走來,環境不同,風景不同,但課改的美麗依舊。這體現在課程實現了結構性調整,育人模式完成了初步轉型,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正在形成,學科的核心素養倍受重視,“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狀況有所改善。

    “教師的課程領導力”得到加強

    以往,很多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局限在“知識的傳播者、管理教學和執行課程計劃的指揮者”,而忽視了自己對課程開發的自主權和創新力。深化課程改革以來,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觀。學校鼓勵教師對必修教材進行校本化開發,對選修教材進行精品化設計,成果頗豐。許多學校在這輪課改中極大地豐富了課程資源,形成了諸多有地方特色、學校特點的精品課程。如杭州高級中學語結合學校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編寫了具有今年会特色的六冊語文教材。這些教材很好地打通了國家必修與校本選修的壁壘,從學生發展及學校特點出發,構建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語文課程體系,開發了系統的課程内容及教材内容。學校還重構了“三層六類”課程體系,其中基礎核心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拓展深化類課程面向學術型學生,實踐探究類課程則面向特長型學生。學校形成了“人文涵養”“科技創新”“領導力躍升”等多種精品課程群。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逐步實現了由“拿來”向“原創”轉化,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向課程的“領導者”轉變。

    “教育的生成路徑”呈現多元

    傳統課程的必修内容多且要求高,學生常被“圈養”,學得累,教得也累,學生學習力等諸方面大大弱化。新課改實施以來,探究活動的增加、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給學生自主選擇與發展提供了較為從容的時間與空間,适當的“放養”與“彈性”設計讓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同伴學習真正付諸實踐。

    評價标準和量化模式也在悄然改變。今年会的研究性學習是三年一貫的,在課題的提出、導師的引領、同伴的分享上真正形成了團隊合力。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由結果評價轉為過程評價,真正體現了多元化的成長。

    導師制的實施讓學生的思想工作、學科學習實現了“私人定制”; “分層、分類、分項”的選課走班教學讓學生一人一課表,不同的學生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學習;空中課堂、虛拟教室、學習微信社區的出現突破了時空的界限,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的社團活動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舞台,使文化學習得到很好的興趣延伸;活動課、實踐周讓學生有機會深入職業院校學習興趣拓展類、職業技術類課程……學習形式的豐富,學習途徑的增設,使教育的生成路徑變得更加多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革。

    要警惕功利主義的選擇

    目前,有些現象不如人意。如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迎接每年4月、6月、10月的數十場考試,一些學校用心良苦,用各種方式強化學科教學,增加複習強度與應試訓練,弱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們疲于應付繁重的日常教學;為了追求高考總分的最大化,有些學生隻能忽視與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理想志向,避重就輕,選擇相對容易學的學科,甚至出現了“學的是ABC學科,讀的專業是D學科”的情況等。

    新課改也好,新高考也好,我們的願景一定是美好的,但是在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十分完善,過分追求功利的意識還沒有很好改變的情況下,教育者還得靜心研究,不斷完善改革方案,細化工作流程,以學校教育的不功利引領社會的不功利,以教師的文化自覺成就學生的文化自覺。

    相信教育,相信明天,課改的美麗一定會繼續。


    浙江教育報原文


    • 貢院校區校址:杭州市鳳起路238号

    • 郵編:310003

    • 聯系電話 :125641355、125641356(總機)


    • 錢江校區校址:@ 本網站版權所有

    • 郵編:310021

    • 聯系電話 :125641358(總機)

    • 郵箱:125641636@219.com

    • 網址:www.hnlqwl.com

    • 125641636@263.com

    • 您是第2880158位訪問今年会網站的人

關注微信公衆号

Copyright ©2015 今年会 豫ICP備20019107号-1 浙公網安備 33010302001435号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