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1408965693108EDE.bmp

陳燕青,女,1990年4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曆。

2008.9--2012.6就讀于華東師範大學曆史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獲曆史學學士、英國文學學士學位。

2012年9月免試直升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攻讀曆史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師從曆史教育專家李月琴教授。2015年6月獲教育學碩士學位,9月進入今年会任教。

在今年会任教以來,踏實勤奮,嚴格要求自己,努力上好每一堂課;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努力完成副班主任工作。積極參加校内外各種比賽,并與2017年獲杭州市直屬學校信息化說課比賽三等獎。

作為一名教師,我才剛剛起步,将教育作為一種事業,是我畢生的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學設計】

美國1787年憲法

一、教學目标: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美國獨立之初的形勢,了解1787憲法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積極作用,了解美國聯邦制的結構。

2、對比美國的總統制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曆史資料,引導學生分析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目的和内容,并概括該憲法的特點。

2、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讨聯邦政府的權力分配和構建相應的結構示意圖。

3、創設情境,讓學生探究美國憲法的特點并對美國1787年憲法進行評價。

4、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圖表的設計,探究美國共和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3)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1、美國1787年憲法是美國人結合本國實際,自我創新的結果,是人類政治智慧的精華。

2、要辯證全面地分析1787年憲法,結合時代背景用曆史主義的态度評價具體的事物,對事物的評價不可苛求。

3、英國的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總統制民主共和制均代表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均對本國的發展産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要認識到民主政治的多樣性和各自的獨特性,能學會為我們的民主政治建設汲取精華,去其糟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難點: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    教學過程:

導入:兩幅圖片:尼克松與周恩來跨洋握手;尼克松辭職後在新聞發布會上。緊接着抛出問題:大家知道這是由于發生了什麼事件?這個事件有什麼影響?以此引出題目:總統是靠不住的——從“水門事件”看美國1787年憲法。

教學流程:

(一)    暴露:與白宮有關

展示遺落的号碼簿,指出事件與白宮有關,并提問:白宮是誰辦公的場所呢?

緊接着展示1787憲法原文:

第一條 第一項 本憲法所授予之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與衆議院組成之合衆國國會。

第二條 第一項 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衆國總統。

第三條 第一項 合衆國之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國會随時規定設置之下級法院。

——1787年憲法

提問:總統在中央政府中處于何種地位?美國中央政府實行什麼體制?

展示第二段原文:

第二條 第二項 總統為合衆國陸、海軍總司令;并統轄為合衆國服役而征調之各州民兵。……總統提名并根據或征得參議院……同意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及……合衆國一切其他官員。

第一條 第七項 凡通過衆議院及參議院之法案……呈交合衆國總統;總統……如不批準,應附異議退交……議院……進行複議……得到該院三分之二人數同意通過……即成為法律。

                                            ——1787年憲法

提問:除行政權外,總統還被賦予了哪些權力?

展示《尼克松回憶錄》:

(報紙)第一版正中的左側有一段小新聞,标題是《邁阿密人在華盛頓被拘,企圖在民主黨總部裝竊聽器》:有五個人在水門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裡被捕,有三個是古巴人。這段新聞看來荒謬得很:古巴人戴着橡膠的醫用手套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裝竊聽器,我當時認為它是開玩笑,未予注意。我把報紙放在台上。

——《尼克松回憶錄》

提問:是尼克松指使的麼?

(二)    發酵:與總統違法了!

展示林達《總統是靠不住的》相關論述,指出,尼克松從不知情到知情再到非法掩蓋,顯然違法了。提問:總統違法了怎麼辦?學生讨論後,教師展示1787憲法原文:

第一條第三項 參議院有審判一切彈劾案之全權。……在合衆國總統受審時,以最高法院院長任主席。任何人非經出席參議員三分之二同意不受定罪處分。

——1787年憲法

說明:國會有權彈劾總統,教師點撥:參議院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水門事件”;1974年2月6日,國會正式彈劾總統。

展示1787憲法原文:

第三條第二項 司法權之範圍應涉及觸犯本憲法與合衆國各種法律包括成文法與衡平法之一切案件。

——1787年憲法

 

“必須強調,認定什麼是合法,這是司法分支的職責範圍。”

——馬歇爾(最高法院第4任首席大法官)

說明:法院有權宣布總統違法。教師點撥:法官西裡卡決定一查到底;1973年1月8日,聯邦法院公開審理水門案。

Ppt展示總統、國會、聯邦法院三幅圖,請學生結合書本(P123—124)及所學知識,同桌二人小組讨論,為美國中央政府的權力構建設計一個關系圖。學生分小組讨論後劃出示意圖,教師适時點撥。

 

15081410251012028474.png


 

(三)    抉擇:動用軍隊嗎?

展示白宮幕僚長黑格與國務卿基辛格兩種意見,提問:尼克松會接受哪種意見?學生讨論後,教師公布事實答案:尼克松妥協并宣布辭職。

緊接着抛出問題:為什麼尼克松最終選擇了妥協?

展示《五月花号公約》、《獨立宣言》、《邦聯條例》、《1787年憲法》原文,引導學生思考,美國人不懈追求的就是:自由平等法治幸福,尼克松就是被長期淫這種精神之下的美國人民選出來的,自身也受到了這種精神的熏陶 所以在關鍵時刻他遵循了自己的内心 放棄了使用武力,選擇了服從制度、服從人民。某種程度上是制度的勝利。

(四)    結局:該被豁免嗎?

展示國會對尼克松豁免的事實,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一種制度的勝利。

課堂最後展示漢密爾頓的一句話:

人類社會是否真正能夠通過深思熟慮和自由來選擇建立一個良好的政府,還是他們永遠注定要靠機遇和強力來決定他們的政府組織?……假使我們選錯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那就應當認為是全人類的不幸。

引導學生體會美國制度的優越性與先進性,升華本課主旨。

【設計反思】

本課是一堂與貢院青年教師同課異構的校級公開課,經過課堂實踐,在我看來,整體的教學設計有閃光點,更有很多值得改進之處。

首先,本課以“水門事件”作為線索,通過暴露、發酵、抉擇、結局四個環節,表面上道出水門事件的過程,實則貫穿出美國中央政府權力構建的内容與原則。并通過簡單講述尼克松最後向制度妥協,選擇辭職以及最終被繼任者福特赦免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到美國制度的先進性,進而升華情感态度價值觀。這種通過一個故事貫穿,設置情境的方式還是有一定新意的,對于更好理解美國1787年憲法的内容及原則也有較大的助益。因此,我認這是本課最大的閃光點所在。

然而,本課也存在着許多問題。由于故事内容所限,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是美國中央政府内部的權力建構,對于中央與地方、大州與小州、南方與北方等的關系,以及美國總統制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方面,并沒有過多的涉及,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此外,本課要求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根據所學知識及書本内容畫出中央政府權力構建的關系圖,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部分學生可能會感到有些困難,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課堂進度因此受到拖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将問題進一步分解,并輔以更多的材料,再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四人小組充分讨論,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公開課後,組内的老師們也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也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當老師,除了有紮實的學術功底外,還需要一些天賦。而我在語言表達層面可能稍顯不足。這也是我接下來重點需要克服的。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将逼自己多想、多說、多寫、多準備,充分利用每次上課以及課下與學生交流的機會,精心提煉自己的觀點,戒掉語速過快,口頭禅過多的毛病,争取一年内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産生質變。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教學生涯才剛剛開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假以時日,我一定可以變成一名出色的曆史老師。

【教學故事】

轉眼間,進入今年会已經第三個年頭了。猶記得2015年的9月,我懷揣着滿腔熱情進入今年会,希望能在今年会這片沃土上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做一名優秀的曆史老師。為此,我總是花費很長時間去備課,甚至還會寫下詳案,以便在課堂上做一場精彩的演出

這種類型的課,起初學生頗有興趣,配合度也很好,但是久而久之,我發現他們的積極性開始下降了,有的學生甚至還出現了上課睡覺情況。這不禁讓我心生詫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偶然有一天,我去聽了一節老教師的課,發現老師不斷對學生抛出問題,并循循善誘,與學生一起探讨問題的答案,适時點撥,對難點再輔以生動的講授。老教師的課講完後,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這對在後排聽課的我來說無疑非常震撼,更讓我茅塞頓開:為什麼同樣是精心準備的課,效果卻截然相反呢?原來問題的症結在于老教師的眼中、心中有學生,以學生為本來設計問題,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調整課堂内容。而我呢,心中根本沒有學生,更多的隻是将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一個工具,為了完成課堂内容,簡單粗暴地提問。對于學生的回答,尤其是一些不恰當的回答更沒有适當引導,更多的是置之不理,找其他學生回答或者索性自己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自己得不到老師的關愛,自然也對課堂失去了興趣。

意識到這一問題後,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課堂。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上課認真對回應學生的每一個回答,并根據回答的結果适時調整課堂,深化課堂的細節,提高課堂的互動性。一段時間後,學生對于曆史的熱情似乎又回來了。而我,似乎也找回了當初的自信。 

   上課其實就是師生互動對話的一個過程,完全按備課内容走未必可行,細心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一颦一笑,時刻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堂互動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進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學科素養,才是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