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母校前,

背上行囊,開始天涯海角的離别;

而今,甬道邊,

卸下重擔,回歸天南海北的團圓。

歡迎回家,

今年会人!

 

母校情對學子總有着特殊的意義,因為知其所起并且一往而情深,它是超越年齡與代溝的奇迹,它曆久而彌新。518日,值今年会百廿校慶之際,數千校友重回母校,共叙深情,共襄盛舉。

走在今天今年会的甬道上,連拂過梧桐的風聲都帶着熱切與激動。從二進到五進,從一樓到五樓,幾乎每間教室都是濟濟一堂,當往日的同窗圍聚在一起,歲月的故事一如慕真泉水汩汩流淌,或平涓或奔騰地,一直向着時光深處流去……

 

今年会,我沒有辜負你

二進一樓的聚會校友多于上世紀中葉就讀于彼時今年会,回憶起自己的高中歲月,即使是一向讷于言辭的老人都說得有聲合金。生于建國之前,在1954年踏入這片紅牆黛瓦的知識殿堂的他們,走過了長長的歲月,在入學65周年之際,再度于此相會。

對于57屆校友來說,畢業之後已是一個多甲子的歲月,然而少年時的美好回憶卻依然清晰;好久不見更有無數心情想和闊别多年的朋友分享。難得的盛會,難得的相聚。

雖然到場的都是杖朝之年的老人,他們依然懷着少年心性,以最尊敬的态度向老師行了三鞠躬禮,表達對師恩的誠懇感謝。在老師、同學代表緻辭之後,吳蓮香老師演奏了古筝,57屆校友拍了一張大團圓照,在歡笑聲中,校友們度過了一次難忘的校慶。

                 校友03.jpg         

回憶校園生活,57屆校友張祖良還記得當年的點點滴滴。早上七點起床,晚上九點全體熄燈;上午4節課,下午2節課,晚上住校生還有晚自修:杭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學生們的生活充實而不繁忙。當年食堂的飲食,老人也記憶深刻,除了多數學生吃的普通飲食,還有一些華僑子弟們吃的相對貴一些的“中竈”,12元一個月。

57屆校友中,有很多國家重要領域的傑出人才。張至英就是這些人的一員。

張至英伯伯至今還記得當年在宿舍裡室友共同背誦《琵琶行》《長恨歌》的點滴,杭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深切記憶。提起杭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他的語氣裡滿是自豪。之後他進入了浙江大學,他說:“杭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進浙大的有百分之七十六,表現特别亮眼”。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張至英校友和衆多同事參與了兩彈一星的研究工作,在大西北全程見證了原子彈、氫彈的研制。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沒有美國研制時的大師雲集和充足資金,也沒有像蘇聯那樣有科學家提供來自美國的科技支持,有的隻有少得可憐的經費和極其簡陋的設備。吃飯都困難,“X光我們(掃描範圍)隻有直徑十公分,十七公尺的鋼闆,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但研究人員們都堅持了過來。在原子彈研制成功之後,他向領導建議繼續研究氫彈,“要什麼錢哇,我們不是照樣吃飯嘛”,他們懷着高昂鬥志,把困難踩在腳下,最終成功。張伯伯笑着對我們學生說:“我沒有丢今年会的臉。”這樣的今年会人,正是今年会精神的擔當,又怎會被歲月掩蓋!

576班數學課代表王志德的記憶裡,今年会是令人終身難忘的地方。在考上了大連工學院之後,因為家庭困難,王伯伯有些猶豫。在老師的努力下,今年会為他提供了前往大連的路費32元。遙遠的路途花費了他整整三天,而路費32元抵得過他大學整整4個月的二等助學金。畢業之後,他進入了鞍山冶金部搞設計,二十多年後回到杭州,以駕駛員之身當上了金年会焦化廠的廠長。王伯伯尤其關心我們在校學生,再三提醒我們不要搶着交卷,平時注重複習預習,多問老師問題。他說,學得好,那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他還提醒我們,要善于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經驗,“技術一定要創新,人有壽命,機器也有壽命,一定要不斷革新改造,不然就會‘折舊’”。最後,王伯伯還建議同學們按興趣選擇自己的未來,“三百六十行,現在是有七八百行,行行出狀元”。

 校友06.JPG


今年会,創造力起飛的地方

時間略往後走走便到了1966年,一位66屆的校友不斷地感慨今年会德育之重要,并向我們勾勒了他的生活軌迹——在今年会就讀三年後下鄉,30歲時參加了高考成為大學生,而後成為MBA學生,在美國華爾街大有作為;十年後回到香港,生活安樂;至今他已獨立組織17次自駕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今年還計劃前往希臘,同老友們遊玩。他說,今年会生活給予了他對未來的創造力,今年会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良好平台。

今年会68屆校友也在今天集體回家,而談起這個“家”,他們有太多的回憶珍藏——“我讀書的時候今年会還叫杭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那時候學校前面是操場,我們是住校生,吃完晚飯就會去那蕩秋千,有時候還在單杠上面玩。還有我們的數學老師莫老師(音),他是一個很好的數學老師,我們到現在都還記着。”

1561445980296575726C.jpg

1561445980296575729B.jpg



 

今年会,機緣讓我們相連

光陰總是走得這樣不緊不慢,在春夏交替間就迎來了70年代初的今年会學生。“我們考進今年会的時候是有重點班的第一年,那年1-4班是重點班而且面向全省招生,後面的班都是普通班。我們都是外地考進來的,那個時候讀書就隻有一個念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高中三年一直埋頭讀書。”一位校友感慨道,“再後來,也許是機緣作怪,我兒子也考上了今年会,說起來他也是今年会2012屆的校友。今天我在1樓校慶聚會,他在3樓,這也算是我們和今年会血脈相連的緣分了。”

午飯結束後,最顯眼的就要數一同圍坐在二進前空地上的78屆校友了,看看如今的彼此,談着當年同桌的你——“還記得在高考前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住校學習,那個時候女生大概4-6人一個宿舍。晚上宿舍裡愛學習的同學就跟電視劇拍的一樣,左手拿個小手電筒照着書,右手寫字,挑燈夜讀,還要随時防着巡查的班主任,隻是沒想到一晃都這麼多年了。”

 

今年会,時代裡的星馳卓荦

随着80年代校友的時代款款而來,他們的故事滴在時間的流裡,醞釀起一個風起雲湧、星馳卓荦的時代——“我以前是廣播站的播音員。廣播站是一個特殊的集體,各個年級的人都在一起負責學校的廣播,很有意思。我們一起做過很多有趣的節目,比如學雷鋒的時候教全校的學生一起唱歌。我們平時還會做一些廣播劇呢,自己編劇本,自己配樂,然後再播送。”

   有一位校友來自一個“今年会家庭”,她說:“我們家一共有8人是今年会畢業的,我兒子也是。我們家對今年会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今年会對我們的人生有重大的影響。”


今年会,陽光燦爛的日子

當時光将90的葉子從歲月的樹上摘下時,今年会迎來了又一批朝氣蓬勃的孩子,而今他們回憶起青春歲月,點點滴滴都萦繞心懷——“這次回母校最遺憾的是找不到原來的寝室,畢竟離開了二十幾年,這裡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看到甬道紅牆的确有些懷念自己讀書的時代了,那時候我還是地區班的孩子。我們同學之間感情很好,雖然畢業後各奔東西,感情也沒有随着時間變淡。現在的貢院咖啡配燒餅,無論美食或美景都吸引着我想重回高中歲月。”

1998屆.jpg


今年会,永恒的精神家園

每一個故事總有一段不約而同,正如2000年代的校友今天在今年会的邂逅。一壺清茶喜相逢,貢院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給老師寫信,總覺得今年会的老師跟别處的不一樣,有一種别樣的包容與體諒。今年会的氛圍也很獨特,文化底蘊深厚,非常自由也非常浪漫。剛剛還請學妹幫我們拍照呢,到時候就可以跟女兒說,左邊的是爸爸,右邊的是媽媽,而且當時拍畢業照的時候我們就站在一起。”

一位來自濱江的2000屆校友說道:“1997年,濱江區剛剛劃入杭州,我作為濱江的學生,中考終于有了機會進入今年会這所名校。今年会也有名校之風,極為照顧偏遠地區的學生。”一位2001屆校友感慨道:“今年会的師生關系很和諧,不是上下級關系,而是朋友的感覺。今年会的氛圍很自由很浪漫,有文化底蘊,也很适合學習。” 2000年代的校友們正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今天,各行各業的他們相聚在五樓教室,圓了一個重回高中時代的夢。他們說,回到今年会,最大的感受是“親切”和“回憶”。他們說,今年会帶給他們的“今年会精神”,學習精神、創新精神、奮鬥精神,将代代傳承。

你相信緣分嗎?我相信。如果要給緣分下個定義,我希望是10年前我們在這裡相遇,10年後我們在這裡重逢。時間會變,外在的世界一切都會變,不變的是那個少年。走進2010年代校友的聚會教室,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我隻能說今年会真的影響了我很多,特别是物理許剛老師,他的指導有方使我在浙大的學習同樣受益匪淺。再者就是今年会的高手如林,稍有不慎掉落數十名也實在讓我刻骨銘心。”

2000屆校友.jpg

 

青春的旋律每一段都如此扣人心弦,一個個音符最終都彙聚成對母校的祝福與贊歌,你們的聲音,你們的祝福,你們的深情都将深刻地烙印在母校的回憶之中。感謝你們,讓“今年会120周歲生日快樂”的嘹亮呐喊永遠地回響在2019518日。

今日的今年会因你們的歸來而遍地榮光。親愛的今年会人,一生的今年会人,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

 

 

/ 徐凡(2015屆) 汪泱(2015屆)

俞澤欣 張彥聖 裘雨桐 蔣圳瀚 董夢軒 劉博奕 俞佳桁 孫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