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儒(1909年2月15日-1989年7月18日),出生于浙江新登。地貌學、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家。

1927年畢業于嘉興秀州中學,1933年畢業于廣州中山大學地理系,後留校擔任助教。1935-1937年,任教于浙江杭州高級中學,1938年任教于西南聯大史地系,1940年應聘為中央研究院在重慶北碚建立的中國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4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并應複旦大學之聘在史地系任兼職副教授。1946年春,獲中英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學習,1948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并兼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地學系教授。1952年擔任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離任,任職長達30年。曆任中國地理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報副主編、國家教育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地理組委員。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30年代初,獨自冒險到大理蒼山洱海及賓川雞足山一帶進行野外工作。多次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綜合考察工作和科學研究。參加嘉陵江考察隊,沿江步行800裡,繪制了嘉陵江曲流分布圖,與施雅風、陳述彭撰寫的《中國地形區劃草案》,首次提出中國地形三大區劃分的思想。運用景觀分帶學說和專門方法研究了中國新生代時期自然地帶分異的規律,重建了第三紀和第四紀的自然地帶和自然區。先後發表論文、專著60餘種,包括參與編著《中國地形區劃草案》、《中國綜合自然區劃草案》、《東北地貌》、《華北地貌》、《新疆地貌》等。1972年,受聘為《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編輯委員會委員。1981年,指導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古地理研究室建立博士點。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